现货海

搜索
1框架
 
 
查看: 516|回复: 0

黑茶加工中微生物种类

[复制链接]

32

主题

3

回帖

0

登堂入室

现货币
33 枚
在线时间
9 小时
注册时间
2012-12-13
发表于 2012-12-25 13:29:4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黑茶加工中微生物种类
     黑茶加工过程中,鲜叶沾附的微生物经杀青作用几乎全部被杀死,后经揉捻过程又沾染微生物,其中大多数微生物被茶叶内含物抑制,少数耐受性强的微生物经渥堆过程提供适宜的湿热条件,在茶叶基质中生长,通过微生物代谢、繁殖和交替演化,产生大量热能,将茶叶内含物进行微生物代谢、转化,促使茶叶内含物发生复杂的变化,产生新的代谢产物,最后形成黑茶特殊的风味和品质成分。镜检鉴定[1-3]研究表明,黑茶在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主要是酵母菌、霉菌和细菌。温琼英[1]研究表明,黑毛茶渥堆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种群是假丝酵母属中的种群、黑曲霉属、青曲霉属,初期还有大量细菌,主要是无芽孢小杆菌、
芽孢细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。粱晓岚等(1990年)对黑茶制造过程中微生物分离鉴定表明:
     黑茶中主要存在有薛氏曲霉、黑曲霉、栖土曲霉、印度变种、娄地青霉、草酸青霉、淡紫青霉、黑青霉、绿色木霉等霉菌。
     对普洱茶的研究[4-7]表明: 主要微生物有黑曲霉、青霉、根霉、灰绿曲霉、酵母、蜡中枝孢霉和细菌。霉菌主要是黑曲霉、毛霉, 初期黑曲霉最多, 还有土生曲霉、白曲霉、灰绿曲霉、细菌类。周红杰[8]等在针对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系变化的研究发现,黑曲霉、青霉、根霉、灰绿曲霉和酵母等微生物存在于普洱茶整个渥堆发酵过程中,初期黑曲霉占到微生物总数的80%左右,后期灰绿曲霉开始繁殖。陈可可[9]等在不同产地的普洱茶中发现了温特曲霉烟色变种,帚状曲霉,具黄曲霉,埃及曲霉,臭曲霉,日本曲霉原变种、局限灰曲霉等多种曲霉。
     六堡茶渥堆过程[6,10]中主要微生物有青霉、灰绿曲霉、黑曲霉、黄霉菌,其中曲霉、青霉在制茶过程中能促进变色, 但若干霉菌, 如黑曲霉则起相反作用。六堡茶在后发酵阶段也有少量金黄色散囊菌出现, 能产生淀粉酶、氧化酶。六堡茶在晾置陈化后,茶中便有可见的金黄色“金花”,这是有益品质的黄霉菌,它能分泌淀粉酶和氧化酶,可催化茶叶中的淀粉转化为单糖,催化多酚化合物氧化,使茶叶汤色棕红,消除粗青味。
四川康砖茶[11]中还发现了放线菌属以及耐高温的葡萄球菌属和毛霉属。
     茯砖茶制造过程中有一个独特的“发花”工序,在渥堆过程中通过控制一定的湿热条件,促使微生物优势菌种生长繁殖,产生大量金黄色的闭囊壳,研究表明[12-17],其渥堆中主要微生物有冠突散囊菌、间型散囊菌、匍匐散囊菌、谢瓦散囊菌、阿姆斯特丹散囊菌、赤散囊菌、散囊菌、黑曲霉、毛霉、拟青霉、草酸青霉、短密青霉、谢瓦氏曲霉、冠突曲霉等。根据王志刚[17]等研究,在发花初期,有一定量的黑曲霉、青霉、及其他霉菌存在,但当优势菌——冠突散囊菌生长起来后,这些霉菌则被抑制。
日本黑茶阿波晚茶的发酵主要是细菌和酵母的作用,其主要微生物为圆形酵母、嗜热乳杆菌、胚芽乳杆菌和其他阴性杆菌。
      作者简介:禹利君 (1971-),女,副教授,博士,主要从事茶及药用植物学研究。
现货海:遵纪守法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创造价值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回复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